荆门市沙洋县简介

2024-12-23

沙洋之魂:历史的长卷

沙洋,这座位于鄂中腹地、汉江之畔的古老城镇,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约六千年前,黄家山、赵家湾、马家垸、赵家垸、荆家城等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 “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 等珍贵遗存,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夏商时期,沙洋属荆州地域,是一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商朝时,武丁后裔被分封于汉水西岸,建立权国,权城屹立于现马良镇,成为一方诸侯的领地。周朝,周王室封姬姓宗室于汉江之间,周公承王命封其弟季载于冉,建立冉阝国,地域在现拾回桥镇境内。当时的沙洋,东北部为权国,西部为冉阝国,两国虽分而治之,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楚国的崛起,权国和冉阝国先后被楚国所灭,沙洋全境纳入楚地版图。楚武王克权后,在权国故地马良境内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 —— 权县,这一创举,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开启了沙洋作为县级行政区域的漫长历程。

秦统一六国后,沙洋县境属南郡。西汉时,荆门西境设编县,沙洋归其管辖。新莽代汉期间,沙洋随编县升级为南顺郡。东汉恢复西汉建置,建安年间,沙洋在魏、蜀、吴三国的纷争中几经易手,最终属东吴南郡。

西晋沿吴制,编县仍属荆州南郡。东晋时期,局势动荡,但沙洋的建制基本保持稳定。永和八年,编县设武宁郡,编县成为武宁郡的郡属县,行政地位有所变化。隆安五年,长林县在编县旧城设立,为这片土地的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格局。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后梁大定三年,废编县入长林县,并在长林县境的内方山设基州,辖章山、上黄等郡,内方山成为基州、章山郡治。同时,分长林县设丰乡、绿麻两县作为上黄、章山郡属县,沙洋的行政区域划分更加细化。

隋统一全国后,境内属荆州。开皇十一年,长林县并入长宁县,后又改长宁为长林。大业元年,绿麻县改为章山县,隋末废章山县入长林县,属南郡。

唐武德四年,章山县恢复。武德七年,废章山县入郢州。贞观元年,郢州废,章山县改属荆州。贞观八年,尉迟恭任荆州总管,在汉津口旁的琼台山修建城堡,因琼台山地表为沙丘,正面朝南为阳,故取名 “沙阳堡”,后演变为沙洋堡,沙洋之名由此诞生。同年,废章山县入长林县,沙洋属长林县管辖。贞观二十一年,长林县治移于藻湖西岸。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废长林县立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唐末,荆门县废,复入长林县。

五代时期,沙洋地域为荆南国高氏所踞。后晋天福五年,在古当阳设荆门军,领长林县,属江陵府,不久军废。

宋朝建隆三年,长林县移至蒙山东。开宝五年,在长林县复置荆门军,属荆湖北路,领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熙宁元年,军废,长林县直属江陵府。元祐三年,荆门军复立,仍领长林、当阳两县。南宋绍兴十四年,当阳县废入长林县。绍兴十六年,荆门军与长林县治迁回原址,恢复当阳县,沙洋始终为长林属地。

元朝至元十四年,荆门军升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领当阳、长林两县,次年荆门府治由当阳移治长林县。

明朝洪武九年,荆门州降为荆门县,长林县并入荆门县,属荆州府。洪武十三年,荆门县升为州。嘉靖十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

清朝顺治三年,承天府改为安陆府,荆门州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荆门州升为直隶州,领当阳、远安二县,沙洋属荆门州直辖。

中华民国元年,荆门降州为县,沙洋境内属荆门县管辖。1928 至 1938 年,民国湖北省政府将沙洋列为县市单位,与汉口、沙市、宜昌等并列为湖北省八大重要市镇,沙洋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然而,1938 年至 1945 年,沙洋被日军侵占,陷入了黑暗的岁月。1948 年,境内建立荆南县。1949 年初,沙洋市成立,但同年 9 月,荆南县、沙洋市撤销,回归荆门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洋的建制仍有多次调整。1960 年 3 月,沙洋镇与沙洋农场管理局合并成立沙洋市,辖汉江人民公社和李市人民公社,隶属荆州行署。1961 年,撤市复镇,仍归属荆门县管辖。1985 年 5 月,成立沙洋区。1998 年 12 月,沙洋县正式成立,属荆门市管辖,开启了沙洋发展的新纪元。

沙洋,从商建权国、周设权县,到唐建沙洋堡,再到如今的沙洋县,历经三千二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其建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在各个朝代,沙洋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或为军事要地,或为政治中心,或为经济枢纽,或为文化源泉。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每一段历史,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沙洋深厚而独特的历史底蕴,成为沙洋人民心中永恒的骄傲与自豪。

沙洋之人:人口的画卷

沙洋县,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土地,其人口状况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变迁。

截至 2023 年末,沙洋县常住人口达 38.79 万人,相较于上一年,减少了 0.02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18.79 万人,较上年增加 0.23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8.44%,比上一年提高 0.62 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沙洋县的城镇化进程正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聚集,享受着城镇带来的更多发展机遇与便利生活。而农村常住人口为 20.0 万人,比上年减少 0.25 万人,农村人口流出的速度有所减缓,这背后或许是沙洋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得农村对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增强。县城规划区人口在 2023 年末达到 9.7 万人,较上年增加 0.23 万人,增长 2.4%,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持续提升,正不断集聚人气与活力。

沙洋县属于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境内生活着 28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4200 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达 3096 人,他们的文化习俗为沙洋县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回族有 478 人,苗族有 386 人。此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身影点缀其间。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 —— 三峡土家族村,更是沙洋县民族特色的一大亮点。这个村庄由原巴东县三峡库区 5 个乡镇、13 个自然村的村民于 2000 年迁入沙洋范家台监狱,2008 年 1 月移交至沙洋镇管辖,2009 年 9 月正式批准成立。全村国土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08 公顷,现有村民 401 户、1601 人,其中土家族人口 1205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75%。

从人口分布来看,沙洋县下辖的 13 个镇各有特色。后港镇户籍人口最多,达 7.65 万人,它作为沙洋县的人口大镇,或许得益于其较为发达的农业、商业或工业基础,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而沙洋镇作为县府所在地,户籍人口 4.2 万人,虽然在全县排名第四,但因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量的行政、教育、医疗等资源,城镇建设和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像曾集镇、五里铺镇、李市镇、毛李镇、拾回桥镇等镇的户籍人口在 4 万多人,这些镇在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与潜力,是沙洋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纪山镇户籍人口最少,为 2.57 万人,但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楚墓群等,未来可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沙洋县的人口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经济社会变迁,也与时代的浪潮息息相关。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县城与各镇的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定位日益清晰。而少数民族人口的存在,则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活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沙洋之景:旅游的胜地

(一)雷都樱花部落

在沙洋县的旅游版图中,雷都樱花部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坐落于曾集镇雷都村,占地面积达 800 余亩,宛如一片樱花的海洋。这里定植的樱花树超过 20000 株,拥有 30 余种樱花品种,堪称国内单体最大、品种最多、花期最长的主题樱花园。

当春天的脚步轻轻来临,樱花部落便成了花的世界。从早樱寒绯到晚樱松月,不同品种的樱花依次绽放,花期绵延不绝。那漫天飞舞的樱花花瓣,如雪花般轻盈飘落,将整个园区装点得如梦如幻。游客们漫步在樱花树下,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沉浸在这一片粉色的浪漫里。

园区内的自然山水与樱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远处山峦起伏,绿意盎然;近处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樱花树或植于山坡之上,或栽于湖畔之畔,或列于小径之旁,错落有致。原始村落点缀其间,古朴的民居、袅袅的炊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樱花的绚烂,还能体验丰富多样的农业活动。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尝试手工摇橹船,在悠悠的水面上欣赏两岸的美景;挑战网红桥、蹦蹦桥,释放自己的活力与激情。玩累了,可在樱花林里露营烧烤,享受美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能走进樱花餐厅包间或赏樱灶台小屋,品尝地道的农家风味,让味蕾也沉浸在这美好的旅程中。

(二)沙洋油菜博物馆

沙洋油菜博物馆,这座位于沙洋县经济开发区洪森天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的独特博物馆,是国内首座油菜主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油菜主题博物馆。它的建筑规模宏大,包括主馆、副馆和户外体验区,建筑面积达 3300 平方米。

馆内的展览分为史海芸踪、生命之能、芳泽民生、金色沙洋四大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图文、实物和模型,生动地展示了油菜的起源与进化、古代栽培技术、古代榨油工艺、中国油菜科学研究重要事件等内容,仿佛一部油菜的百科全书,向人们诉说着油菜的前世今生。在 “史海芸踪” 展区,游客可以看到油菜从野生植物逐渐被人类驯化栽培的漫长历程,了解到古代农民们是如何精心培育油菜,以及油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命之能” 主题则深入剖析了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让人们对油菜的生命奥秘有更深刻的认识。“芳泽民生” 展示了油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食用油到化妆品,从饲料到工业原料,油菜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而 “金色沙洋” 则聚焦于沙洋县作为著名油菜产区的辉煌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状,展现了沙洋在油菜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成就。

游客在馆内参观,犹如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油菜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趣的是,在 “回香坊”,游客还可以亲自动手榨油,体验农家劳动的乐趣,感受传统榨油工艺的独特魅力。这种互动体验式的参观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油菜产业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如今,沙洋油菜博物馆已成为集科普性、学术性、文化性、体验性于一体的主题博物馆,被誉为 “中国油菜产业的亮丽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它不仅是传播油菜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普及油菜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岳飞城

岳飞城文旅古遗址,坐落于沙洋县五里铺镇金台村 207 国道东侧、襄荆高速西侧,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宋高宗绍兴四年,岳飞受命抗击金兵,曾在此拓置城堡,故而得名 “岳飞城”。

岳飞城总规划面积 9.7 平方公里,是以 “学习民族英雄、弘扬爱国文化” 为主题的大型乡村旅游休闲区。这里有众多与岳飞相关的景观,如岳飞城门、雕像、岳家旗、岳母刺字、岳飞祠、文化长廊等,每一处景观都仿佛在诉说着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英雄的豪情壮志,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洗礼。走进岳飞城,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此奋勇抗金,保卫家国的壮烈场景。

除了岳飞文化景观,这里还有美好的田园风光。宽阔的鱼塘里,鱼儿欢快地游动;肥沃的菜地里,各种蔬菜茁壮成长。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湖光夏意,进行垂钓和野炊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享受温馨快乐的亲子时光。

此外,园区内还设有花海隧道、卡丁车、彩虹滑道等娱乐项目,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无论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追求刺激娱乐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岳飞城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 “荆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网红景点、沙洋县体教融合试验基地,它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其他景点

沙洋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景点外,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

纪山寺,这座古老的寺庙位于纪山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始建于隋代,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香火旺盛。寺内建筑古朴典雅,佛像庄严肃穆。周围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景色宜人。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悠扬的钟声,感受佛教文化的宁静与祥和,领略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

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是体验农耕乐趣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各种农耕活动,如播种、收割、采摘等,了解传统农耕文化,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深刻含义。同时,园区内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示,如民间手工艺制作、传统戏曲表演等,让游客领略到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

油菜花海小镇,以油菜花为主题,打造出一片金色的海洋。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成为花的世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客可以漫步在花海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镇上还有各种特色小店,出售与油菜花相关的纪念品和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可以把这份美好带回家。

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大自然赐予沙洋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湿地资源丰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公园内有大片的湖泊、沼泽、草地和森林,栖息着众多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各种鸟类的优美姿态,欣赏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纪山楚医药养生特色小镇,则将楚文化与医药养生相结合,独具特色。小镇内有许多中医药馆和养生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楚医药文化,体验传统养生方法,如艾灸、推拿、药膳等,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小镇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也融入了楚文化元素,让游客在养生的同时,领略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沙洋之味:美食的天堂

沙洋,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风景,更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从传统小吃到特色佳肴,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沙洋独有的文化气息和饮食习惯,宛如一部部生动的味觉史诗,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荷包蛋,作为沙洋早餐界的明星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其做法别具一格,先将鸡蛋置于超过 80 度的水中浸泡约 1 分钟,随后敲开蛋壳,把蛋清与蛋黄一同放入锅中,如此一来,便能煎出完整且不会糊锅底的荷包蛋。煎好的荷包蛋,金黄的蛋液紧紧包裹着鲜嫩的蛋黄,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等营养成分,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着极大的益处,可有效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各个年龄层的记忆力,蛋白质还能修复肝脏组织损伤,蛋黄中的卵磷脂更是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与免疫功能。此外,鸡蛋中的维生素 B2 可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微量元素硒、锌等也具有防癌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作 “理想的营养库”。

麻辣烫在沙洋也有着独特的风味。虽然并非沙洋独有,但这里的麻辣烫用料新鲜,汤底醇厚。其制作过程也颇为讲究,先将各种食材如豆腐、蔬菜、肉类等切成薄片或小块,然后放入滚烫的锅中煮熟。麻辣烫的汤料配方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以牛骨、猪筒骨等熬制的高汤为底,加入桂皮、八角、香叶、小茴香等多种香料,再配上郫县豆瓣酱、豆豉、花椒面、麻椒面、辣椒面等炒制的底料,小火慢熬,让各种香味充分融合,使得汤底浓郁鲜香。食客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芝麻酱、花生酱、辣子、芝麻、花椒油、辣椒油等调料,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麻、辣、鲜、香在舌尖上的交织与碰撞,是寒冷冬日里的一把温暖火苗。

沙洋烧麦也是一绝,其皮薄馅大,一口一个,肉质鲜美多汁。烧麦的制作关键在于外皮的擀制,要将面粉加水揉成柔软的面团,醒发后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皮,再包上精心调制的馅料。馅料通常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剁碎后加入葱姜末、盐、酱油、料酒、胡椒粉等调料搅拌均匀,有的还会加入香菇、木耳等食材增添口感。包好的烧麦放入蒸笼蒸熟,热气腾腾地端上桌,那诱人的香味瞬间扑鼻而来,无论是早餐还是下午茶,都是极好的选择。

烤鱼则是选用当地新鲜的鱼类,如草鱼、鲫鱼等,经过炭火烤制,外皮焦脆,内肉鲜嫩。烤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制的调料,通常由辣椒、花椒、姜蒜、豆瓣酱等多种调料炒制而成,再加上一些配菜如豆芽、豆皮、木耳等一起炖煮,让鱼肉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配菜也浸润了鱼的鲜味,味道十分诱人。

汤圆是沙洋冬季的传统美食,不同于其他地方,沙洋的汤圆个头较小,但皮薄馅多,甜而不腻。汤圆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将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分成小块后擀成薄片,包上甜馅,如黑芝麻馅、花生馅等,再搓成圆形。煮汤圆时,要等水开后放入汤圆,轻轻搅拌,防止粘连,煮至汤圆浮起即可。吃在嘴里,软糯的糯米皮与香甜的馅料完美融合,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丝温暖与甜蜜。

沙洋蒸菜以其原汁原味著称,这充分体现了沙洋人对食材本味的追求。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豆角等经过简单的清洗、切段或切丝后,加入适量的盐、油、米粉等搅拌均匀,放入蒸笼蒸熟。蒸菜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吃起来清爽可口,营养丰富。在沙洋的餐桌上,蒸菜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它体现了沙洋人对自然、健康饮食的崇尚。

肉夹馍也是沙洋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馍香肉烂,肥而不腻。肉夹馍的馍通常采用传统的白吉馍,外皮酥脆,内部松软。卤肉则选用五花肉,先将肉焯水去腥,然后放入锅中,加入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等调料,小火慢炖数小时,直至肉质软烂入味。将炖好的肉剁碎,夹入馍中,再浇上一勺卤肉汁,咬上一口,馍的香脆与肉的醇香在口中散开,令人回味无穷。

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软糯滑爽,是沙洋人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豆腐脑的制作需选用优质的黄豆,提前浸泡后磨成豆浆,过滤去渣,再将豆浆煮沸,点入石膏水或卤水,使其凝固成豆腐脑。吃时佐以辣椒油和葱花,简单却不失美味。洁白如玉的豆腐脑,配上红亮的辣椒油和翠绿的葱花,色彩诱人,口感丰富,入口即化。

羊肉泡馍是沙洋的一大特色美食。精选上等羊肉,慢火炖煮至入味。羊肉泡馍的关键在于汤底的熬制,要选用羊骨和羊肉一起炖煮数小时,让汤变得浓郁鲜美。馍则是特制的面饼,通常由面粉和酵母发酵后制成,再经过烤制或烙制,使其外皮酥脆,内部松软。吃时将馍掰成小块,放入羊肉汤中浸泡片刻,让馍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再搭配上鲜嫩的羊肉,滋味无穷。

糯米藕是沙洋传统的小吃之一,将糯米灌入莲藕中蒸熟,吃起来既有藕的清香又有糯米的软糯,甜度适中。制作糯米藕时,先将莲藕洗净,在一端切开一个口子,把泡好的糯米灌入藕孔中,再用牙签将切口封住。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红糖、红枣、桂花等,加水没过莲藕,小火慢炖数小时,直至莲藕熟透,糯米软糯。出锅后的糯米藕色泽红亮,藕香与米香、桂花香相互交融,令人陶醉。

除了上述美食,沙洋还有一道闻名遐迩的特色美食 —— 尚香风干鸡。尚香风干鸡又名 “刘皇叔婆仔鸡”,已有 1800 多年历史,缘于刘备夫人孙尚香制作的风干鸡而出名。湖北尚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襄沙南街,是这一美食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公司创始人余先华被认定为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干鸡制作技艺)传承人。尚香风干鸡采用独特的腌制手法,表面呈酱黄色,风味独特,醇香软嫩,不油不腻,回味悠长,易保存又不失新鲜,老少皆宜,深受老百姓喜爱。公司围绕风干鸡产业,形成了 “鸡苗孵化 — 蛋鸡养殖 — 鸡蛋出口 — 风干鸡加工 — 有机肥生产 — 花卉苗木种植” 循环农业种养模式,产品已覆盖湖北、重庆、广东、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多省(市),现年产 “风干鸡” 等风干食品 400 余万只,产值达 5000 余万元。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沙洋的一张特色名片,承载着沙洋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沙洋之新:现代的华章

沙洋,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

沙洋县是全国农产品百强县,乡村振兴考核保持湖北省前三,在 2021 年度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居湖北省上游、荆门市第二。其拥有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沙洋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 “中国菜籽油之乡” 的称号,已形成油菜品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等油菜产业拓展到油菜文化博览的全产业链。

沙洋油菜常年种植面积达 70 万亩,总产量 13 万吨,是全国优质油菜集中度最高、双低化率最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的县市。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沙洋充分挖掘油菜的多重价值,连续 14 年举办油菜花节、承办 2 届湖北油菜花节,从油菜籽品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等油菜产业拓展到油菜文旅博览的全产业链。作为全国著名的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沙洋县油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在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高油酸菜籽油因富含油酸,品质媲美橄榄油,素有 “东方橄榄油” 之称。沙洋围绕高油酸油菜从制种、种植、优选到加工,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域推进,打造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大基地,提升综合效益,2022 年全县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扩增至 30 万亩。菜籽油、油菜花茶、花饼、花蜜…… 沙洋还是 “全国油菜籽加工强县”。为促进加工、品牌增效,该县力推高油酸产业链建设,引导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中油所、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 “农谷壹号” 高油酸菜籽油、“荆星” 初榨浓香菜籽油,并在第 30 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中国(武汉)国际食品交易会上摘得金奖。“荆花”“农谷壹号” 高油酸菜籽油被推介为 “2022 湖北菜籽油特色品牌”。地处沙洋经开区的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是湖北农谷实业集团旗下一家集油菜作物种子培育、基地种植、订单收购、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油脂企业,通过 “公司 + 科技 + 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油酸油菜订单种植,规划到 “十四五” 末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突破 150 万亩,产量突破 22 万吨,年产值达 30 亿元,实现利税 2.8 亿元。该公司年产 20 万吨高油酸油菜籽加工生产线将于 6 月底建成,正式投入加工生产。油菜花为媒,经贸唱大戏。沙洋县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推动油菜花海小镇、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雷都樱花部落、岳飞城田园综合体景区、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等文旅景区加快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沙洋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2008 年第一届油菜花节期间,游客不到 10 万人次,旅游收入仅 3000 余万元,那时景区内的农家乐仅 30 家。2021 年,油菜花节期间游客达 3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 20 亿元,且农家乐发展到 400 余家。历届油菜花节期间,沙洋县均开展招商推介、集中签约。今年第 14 届油菜花节期间,共签约项目 19 个,总投资 93.23 亿元,较上届增长 24%,涵盖三大主导产业及文旅、环保等产业。除了油菜全产业链开发,沙洋还向米、虾、猪等绿色食品加工拓展,依托沙洋绿色食品产业园,基本形成 “一壶油、一袋米、一只虾”3 条全产业链。2021 年该县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 200 亿元,其中稻谷全产业链总产值 110 亿元;小龙虾养殖面积 43.26 万亩,产量 6.2 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 44 亿元。2021 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上,沙洋县被授予 “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沙洋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工艺转型实现产能升级。从单一平板玻璃发展为现在的浮法玻璃、镀膜玻璃、石英板材和 LOW-E 玻璃等数十个品种。明弘集团成立于 2004 年,是一家集玻璃、玻璃制品及新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公司产品涵盖了上游玻璃窑炉耐火砖材、环保设备,中游平板玻璃、玻璃包装材料,下游镀膜玻璃、汽车玻璃等,初步构建了完整的玻璃产业链条。明弘集团的玻璃产品畅销全国 26 个省市。2021 年,纳税过 2 亿元,税收贡献在荆门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2024 年 3 月 22 日,投资 40 亿元的弘诺光伏压延玻璃项目正式开工。沙洋以湖北明弘玻璃、荆玻集团、硕星电器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发展特种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制品;以佳悦新材料、荆华铝业、丽阁铝业、优布非织造布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多功能薄膜、铝材等新型材料深加工。紧抓 “中国制造 2025” 发展机遇,坚持 “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 原则,大力引进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速新产品推广应用,努力将沙洋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玻璃航母、软包装制造基地,如今新材料产业已跻身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沙洋在装备制造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谋划建设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并形成五大园区,分别是以明叶风电、京冶轴承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以首创环保、北京锐迈为代表的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泰富重装、明弘机电为代表的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吴氏铸造、佳宏灶具、宏顺炉头,以及荆门蓝苗阀体组装等企业为代表的燃气灶具产业园;以君达锂电池、佛山佳盈锌锰干电池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园。未来,沙洋将积极发展环保设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先进装备产业,完善 “两级多元” 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力争装备制造产业成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在城市建设方面,沙洋县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网络日益发达,交通更加便捷,无论是城区内的主干道,还是连接各个乡镇的公路,都得到了修缮和拓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新建了多个公园和休闲广场,如江滩公园、平湖公园等,这些公园不仅绿化优美,还配备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城市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街道整洁干净,垃圾处理及时,垃圾分类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在沙洋县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各个乡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曾集镇的优质油菜种植、后港镇的水产养殖、五里铺镇的特色果蔬种植等,形成了 “一镇一业” 的发展格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加速推进,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许多村庄通过环境整治,实现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沙洋县在现代社会中,凭借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和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向前迈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